公告
威海信息港(http://www.weihai7.com/)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威海新闻资讯 » 美食特产 » 正文

海蜇

发布时间:2017-01-21 08:57:53
天气。
(2) 放苗的密度应该严格控制在300只/亩以下。密度过大会造成缺氧、生长缓慢、长不大等现象。具体的放苗密度应该和池塘的大小、水深、水质情况及换水条件等相联系,条件好的密度可以大一些,条件差的一定不能多放,否则可能导致养殖失败。
(3) 蜇苗运输时应充氧、遮光、加冰、以防升温。
(4) 放苗时把苗倒进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中,加一些池塘内的水,让苗适应一段时间(10分钟~20分钟)后再放入池中。
(5) 最好将苗直接运到池塘中间,均匀、缓慢的泼洒入池内,操作不可急躁,以防伤苗。
 
5. 养殖管理
海蜇养殖基本上采用的是不投饵的方法,因此换水(补充水体的天然饵料)对海蜇养殖非常重要。
(1) 放苗后如果天气正常,水质条件正常,7天之内不需换水,7天之后可少量换水(每次不超过20%)
(2) 海蜇养殖前期(10天~20天)换水条件好的池塘可每天换水,应该遵循少换、勤换的原则。进、排水最好不要大排大灌,那样会对苗产生伤害(如苗粘在网上而导致死亡),尤其是在海蜇的伞径长到5厘米之前。
(3) 遇到坏天气如大风、大雨,最好不要换水,以免环境变化太大而对海蜇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4) 换水前应该对所要换的新水的温度及盐度进行测量,和池子内的差别不能太大。盐度变化幅度不能超过10‰,超过这个数量不能换水。
(5) 池水的盐度最好能保持在20‰~30‰之间,对于那些附近有淡水资源的池塘,应该充分利用淡水调整池水的盐度。在适宜的区间内保持相对比较低的盐度对海蜇的生长是很有利的。但淡水的注入要均匀,不能因为局部盐度过低而造成海蜇的死亡。
(6) 随时观察海蜇的活动及生长情况,监测水质变化及水中浮游动物的量。
 
海蜇人工育苗
1. 准备工作
育苗池用来蓄养种蜇与培养幼体,大型的容器都可以,最好是光滑的水泥池。
附着基用于螅状体附着,任何坚硬无毒的物质皆可,规模生产最好用波纹板。
其他虫孵化最好有专用的水泥池。加温及进、排水系统没有特殊的要求,一般的生产环境都可达到要求。
 
2、亲蜇的来源
亲蜇的来源一共有两种:一种为全人工培养型,主要适用于从自然海区采捕亲蜇十分困难的地区,如浙江沿海等。另一种为自然采捕性成熟的种蜇,根据采捕地点不同又分为自然海区采捕和在人工放养的虾池内捕捞两种。相对于种蜇质量来说,无论是怀卵量还是个体大小,后一种都要比前一种好。而且从近两年养殖状况来看,养殖池采捕的海蜇由于种蜇间亲缘关系而产生了严重的退化现象,表现为个体大小不均,小蜇居多。
 
3、产卵与孵化
在繁殖盛期的自然水温下,未受精的卵经3小时~5小时解体;受精卵经一段时间开始卵裂,然后发育为早期浮浪幼虫。
 
4、人工孵化程序
(1) 蓄水和水处理:种蜇进池前将水池刷洗干净,注入新海水,作为孵化池。在海水中加入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来络合重金属离子,有有利于提高孵化率。
(2) 性比搭配:雌雄比以2:1搭配为佳。亲蜇密度适宜,有利于雌雄个体之间相互诱导性产物排放。
(3) 抽样镜检:移入亲蜇后,应不断从池底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产卵,是否出现卵裂。之后每隔一段时间抽样观察一次,直到发现大量分裂卵或未受精卵不再受精为止。
(4) 孵化胚胎全部变为浮浪幼虫后,使用体积法定量。正常情况下孵化率在90%以上。
 
5、浮浪幼虫变态、附着和管理
(1)浮浪幼虫左旋自转,经过一段时间变态为螅状体。前端附着形成足和柄部,后端形成口和触手,如变态时未遇到附着基,则在浮游状态下变态,柄部向上倒悬浮于水面。柄端具粘性细胞,接触附着基时易于附着。浮浪幼虫变态为螅状体后,绝大多数附着于波纹板下侧。在螅状体附着后应适时添加新鲜海水。
(2)幼体培育池加满水后,一般采取以下四条管理措施:第一、控制光照,防止杂藻等在附苗器上大量繁殖,以提高螅状幼体成活率;第二、保持温度,秋未池内水温降至10℃以下后,室内应有保暖设施,以维持池水温度在5℃~10℃为好,春季当室内水温上升至适宜温度时,螅状幼体开始出现横裂生殖,随后释放蝶体幼体;第三、适时投饵,以轮虫、挠足类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等为饵料,投喂频次依水温及摄食状况而定,一般每日1次即可。螅状幼体饱食后呈浅黄色,饥饿时呈苍白色,故投喂频次和投饵量可根据螅状体体色深浅酌情增减,主要以镜检为准;第四、适时换水,螅状幼体个体小,少动,耗氧量低,代谢产物较少。在20℃以下,水温低,代谢慢,没有必要频频换水。换水时用虹吸法从池底吸出有沉淀物的海水,再加入等量新鲜海水。
(3)螅状体的体侧长出一条匍匐茎,以其末端附着,形成新落足点。原柄部末端逐渐脱离附着点。形成足囊的过程可连续进行,一般个体可形成一到十几个足囊。足囊形成后,在适当条件下,可从自顶部萌发出新的螅状体。新螅状体在生长中和长成后,同样可形成新足囊并萌发出一代螅状幼体。
 
6、碟状幼体培育
螅状体在次年温度上升到适宜温度时,开始出现横裂个体。数目与螅状体的大小密切相关,一般在1个~7个左右。初生碟状体无色、半透明,直径2毫米~4毫米。经7天~10天的生长,伞径达10毫米,为中期蝶状体或稚蛰,经15天?20天的生长,伞径达20毫米左右,成为幼蜇。
 
碟状体培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时、定量投饵:碟状体在饱食以后一般要用3小时~4小时才能将食物消化掉,所以一般每4个小时投喂一次,同时根据肉眼观察与镜检作少量调整。
(2) 换水:碟状体培育阶段温度高,摄食量大,产生的代谢产物及残饵很容易败坏水质。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换水,换水量在碟状体培育初期为每天半量,分两次完成。在中、后期全量换水(水质不好时可以每天换全池水两次),换一次全池水不可将池水一次排干,应分三到四次完成。
(3) 充气:初生碟状体的辐缘瓣和网管尚未发育,浮游能力很弱,绝大多数个体沉降于池底。一般采取微充气的方法推动其浮游、摄食和生长。人工控制条件下,碟状幼体至稚蜇阶段的成活率,一般可达90%以上。至幼蜇阶段的成活率,可达85%以上。
 
7、出售
当幼蜇生长到2厘米以上时,即达到售出规格,应以体积法定量后出售。
 
 
 
海蛰的生态养殖技术
我们利用对虾养殖池进行海蜇立体生态养殖试验,采取接种肥水定向培育基础饵料,使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等手段,优化养殖环境。同时进行多品种搭配养殖,既充分利用水体,又提高了综合养殖效益。
 
材料与方法
①池塘选择:利用池塘 500亩,平均水深达2m以上。进排水畅通,池四周有拦网设施。
②消毒:用生石灰200kg/667m2消毒,以杀灭敌害生物及病原体。
③进水:用80目筛绢网进水30cm,并用含氯32%的漂白粉30×10-6消毒。
④放苗:投放伞径1.5cm以上苗种。利用育苗室和土池结合进行暂养。暂养期间投喂优质的丰年虫无节幼体、轮虫、枝角类等。
⑤海蜇收获:第1茬海蜇商品规格达到3kg/个左右时,用大扣网捕获;第2茬海蜇根据市场行情可养至4~5kg/个上市;第3茬海蜇可提前上市,这样不会影响贝类收获。
 
海蛰的讨论与小结
①彻底清除外海带来的有害藻类,利用人工接种的小球藻作为池塘优势种群,大大改善了池塘环境,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又能培养出优质的浮游动物作为海蜇、贝类的良好饵料,不用人工投喂饲料,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②自然海区污染比较严重,利用人工培养的光合细菌来改善水环境,使海蜇、鱼、虾、贝有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可提高养殖效果。
③在养殖海蜇的同时,底播缢蛏、文蛤、杂色蛤,放养河豚鱼、牙鲆、对虾等进行立体混养,可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生物,提高了经济效益。
 
海蛰的其他价值
海蜇不仅可药用、食用,还可作为宠物饲养,很多商家喜欢将海蜇的幼体放在斗鱼杯进行销售,但多数养不长,要想养好杯装海蜇,一定要定期用瓶盖轻轻地避开幼蜇取出海水,更换人工海水至三分之一,换水时不能有气泡,杯中最好不要放置装饰物、其他动物,会影响幼蜇的寿命,幼蜇的食物以水母液体饲料、丰年虾为食,投喂时,取适量饵料,直接投入杯内。
 
坐月子可以吃海蜇头吗
海蜇头的质量比海蜇皮差,一般不常用。烹饪中使用的海蜇皮都是经过加盐、矾加工过的,为的是去除海蜇澡的水分和毒素。
 
海蛰的营养价值
1. 海蛰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尤其含有人们饮食中所缺的碘,是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
2. 含有类似于乙酰胆碱的物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 所含的甘露多糖胶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功效;
4. 海蛰能软坚散结、行淤化积、清热化痰,对气管炎、哮喘、胃溃疡、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益,并有防治肿瘤的作用;从事理发、纺织、粮食加工等与尘埃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常吃海蛰,可以去尘积、清肠胃,保障身体健康。
 
食用效果
味咸、性平、入肝、肾经;
具有清热化痰、消积化滞、润肠通便之功效;
用于阴虚肺燥、高血压、痰热咳嗽、哮喘、瘰疬痰核、食积痞胀、大便燥结等症。
 
海蛰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都能食用
1. 适宜中老年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哮喘,痰多黄稠之人食用;适宜高血压病,头昏脑胀,烦热口渴,以及大便秘结者服食;适宜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食用;适宜醉酒后烦渴者食用;
2. 脾胃虚寒者慎食。
 
海蜇的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还含有人们饮食中所缺的碘。此外,海蜇还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功效,对防治动脉粥样硬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海蜇版权与免责声明
威海推荐图文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