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威海信息港(http://www.weihai7.com/)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威海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 正文

今年,威海市将建设城市博物馆等公益文化空间8处

发布时间:2018-08-15 17:15:50
核心提示:威海信息港编辑中心获悉8处老建筑将散发文化新魅力,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是挖掘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今年,威海市将利用老

      威海信息港编辑中心获悉8处老建筑将散发文化新魅力,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是挖掘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今年,威海市将利用老建筑建设城市博物馆等公益文化空间8处,其中,环翠区3处,高区、经区各2处,刘公岛1处。截至6月底,已完成8处空间选址和展陈方案设计,并启动展陈建设、安防、消防施工工程,并且已出台相关资金扶持政策性文件。目前所有空间都在进行前期的施工。

  探现场

  展示胶东老物件的文化空间月底完工

  8月8日下午2时30分,脱胎于威海市陶瓷厂老厂房的吉呈轩公益文化空间内,工人正忙着对地面进行最后的修整,空间预计8月底即可全部完工。吉呈轩公益文化空间负责人、山东省传统锔艺非遗文化传承人耿海胜介绍,创建吉呈轩就是让各年龄层的人都能够在这处公益文化空间内,感受、学习、传播胶东老物件承载的文化。

  吉呈轩公益文化空间展陈面积2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红砖红瓦,进入空间内,几乎看不出这是陶瓷厂老厂房的痕迹,雪白的墙壁上安装的是十几扇胶东木制网格窗户和门,空间分为展示区、制作区、交流区等不同的功能区。耿海胜说,吉呈轩主要展示、传承和传播锔瓷技艺、刺绣技艺、手勾花技艺、打制金银首饰技艺、錾刻技艺、弹棉花技艺等威海地域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光以打制金银首饰技艺为例,耿海胜就收藏了戒指、手镯、耳坠不同饰品的上百种模型。

  等到本月底空间完全建成后,耿海胜将把自己20多年来收藏的关于胶东用于传统工艺品生产的老工具,摆放在吉呈轩。在参观老物件的同时,来空间的还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学习。“这样的公益文化空间模式,既可以让老手艺活起来,又能让市民找到兴趣所在,能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耿海胜说。

  同样处于收尾阶段的,还有位于古寨西路附近的威海市海依达斯丝绵画艺术馆。8日下午,丝绵画艺术馆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开馆忙碌,馆内已经悬挂了做好的丝绵画。据负责人介绍,艺术馆是从老厂房改造而来,展厅面积600平方米,设置丝绵画与字画装裱展厅各1个,主要展览、制作、发展、传承以丝绵画为主的民间手工艺品。

  “现在艺术馆有展品300余件,主要是以威海地域特色为主做成的手工丝绵画。”负责人介绍。未来,丝绵画艺术馆计划建成一个集丝绵画艺术展览、旅游观光、现场体验、教学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看进展

  8处公益文化空间均处于施工阶段

  威海信息港相关报道年初,为确保公益空间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市文广新局召开相关建设责任单位调度协调会,对建设工作做了统一部署。3月,又再次对环翠区、高区、经区的公益文化空间建设进行了实地查看,同时,邀请有关专家考察了部分公益空间备选地点,并就公益文化空间的选址及下一步的方案设计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随后,8处空间完成了选址和展陈方案设计,启动了消防、安防工程。”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公益文化空间均处于施工阶段,市文广新局将督导各责任单位进行工程建设,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空间完工后,将对达到条件的公益文化空间进行验收。届时,市民将可前往感兴趣的文化空间内,享受多种形式的文化体验。

  建设公益文化空间,是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利用老建筑建设城市博物馆等公益文化空间的最初构想,工作人员介绍,政府及相关参与部门是本着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建设的,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保证威海市民基本文化权益。

  “在具体的规划中,我们本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原则,对中心城区建设数量按照环翠区3个,高区、经区各2个,刘公岛1个来分配。”工作人员介绍。

  打造8处公益文化空间,一方面考虑要展现我市地域文化特色,内容有民俗、京剧、美术、非遗文化等不同文化门类;另一方面考虑为市民提供多样性文化服务,既有实物展览,又有文化交流、培训讲座、现场体验互动等,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知识层市民的需求。

  目前,市文广新局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威海市公益文化空间实施方案》和《威海市公益文化空间星级评估细则》,对8处公益文化空间的组织架构、服务保障、展览面积和展示内容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规范评估标准,对公益文化空间进行标准化管理和星级评估,三年内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运营资金补助。

  市民期待

  身边的公益文化场所越来越多

  “希望吉呈轩公益文化空间能早点投入使用,我真想去看看几十年没见的老物件。”家住环翠区竹岛街道同心路社区的金志奎,对身边即将投用的公益文化场所充满了期待。

  金志奎老家在农村,侍弄了三十多年土地。“现在看不着,有时候心里还挺想的,退休后有时就会寻思哪里有老辈子的工具、玩意,能去看看、用用。”金志奎说,没想到自己的想法很快就能实现。

  “听说还有3米长的刺绣撑子,一面能坐6个人呢。”金志奎向往地说,他想去试试弹棉花都有什么操作流程,自己磨磨、剪子,可能的话再给老伴打个首饰。

  威海信息港编辑人员获悉金志奎说,虽然威海有博物馆、文化馆,但身边还真需要这些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文化活动场所,不仅能看,还可亲身尝试,能满足很多社区居民的需求。“有这些文化场所、文化活动,生活多了很多乐趣。”金志奎说。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今年,威海市将建设城市博物馆等公益文化空间8处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