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威海信息港(http://www.weihai7.com/)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威海新闻资讯 » 美食特产 » 正文

文蛤

发布时间:2017-01-21 09:37:15
游期短(5—8d),变态速度快等特点,经过选留的D形幼虫移入培育池中培育密度选择在8-l0个/mL较为合适。幼虫培育期间可以采用微量充气使幼虫分散均匀,提高水中溶氧含量等。文蛤幼苗对海水盐度具有较广的适应性,对低盐度海水的忍耐性很强。但文蛤幼苗对淡水的忍耐力很弱,因此要尽可能避免文蛤幼苗与淡水的直接接触。 幼虫进入变态期时应及时移入幼苗培育池继续培育。当文蛤幼虫壳长长到约150μm时,就要注意幼虫是否已形成初生的棒状足。
 
幼体完全变态根据以下三点:①面盘完全消失;②足部形成;⑧鳃形成,鳃丝开始转动。发现少量壳顶后期幼虫面盘萎缩或消失,及时将其移入幼苗培养池继续培育。由于刚变态幼虫,下潜8-l0 d(进入稚贝期)后,开始大量分泌粘液,苗体因粘液造成壳表面粘附脏物,处理不好会影响稚贝生长和成活,甚至大量死亡。当幼体发育到稚贝期时,应及时投放处理好的细砂,砂厚为0。5-1。5cm,以满足幼虫进入稚贝期的生长环境,并用多次倒池来加快附着。每天换水的同时用3。8l cm潜水泵冲洗,脏物随着虹吸管换水排除池外,稚贝培育密度应选择50-100个/cm2较为适宜。 幼体培育期间,饵科及适宜的饵料投喂量也是关键的一环。当D形幼虫消化道完全形成后,应及时投喂饵料,每天换水后投饵。文蛤苗较其它品种的投喂量低,是因为文蛤育苗时处于高温季节,水质易坏,另外文蛤幼虫浮游期短仅 6-8 天,相对需饵量少。前期幼虫投喂数量控制在10万个细胞/ml水体,后期应增加到20万个细胞左右/ml,以免残余饵料引起水质变环而影响幼虫的成活及变态。文蛤幼虫对饵料没有生物选择性,只对饵料的大小具有选择。要求选用金藻,牟氏角毛藻,扁藻等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繁殖,又比较容易培养的单细胞藻类作饵料。混合投喂对稚贝的饲育效果优于单独投喂。
 
敌害生物疾病的防治
文蛤育苗正值夏季,水温较高,敌害生物的防除和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育苗用水须以黑暗沉淀,沙滤,紫外杀菌等方法处理,或用(5-10)×10-6浓度的漂白粉处理。培育过程中用EDTA来螯合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以0。5mg/L的土霉素防治病害,可抑制幼苗的大量繁殖,利于幼虫发育生长。因此在幼虫,稚贝培育期间,每天投1—2g/m3(氯霉素,新诺明,呋喃唑酮,土霉素)的抗菌素抑制细菌繁殖是必要的。当稚贝壳面附有聚缩虫时,投2—4g/m3呋喃唑酮控制聚缩虫的繁殖,效果较好。往饵料池内泼洒4—6g/m3青霉素,链霉素也能取得良好的防病效果。
 
引起文蛤死亡的主要原因
 
①、密度过高、繁殖后个体瘦弱是导致文蛤死亡的原因之一。据检测,繁殖盛期前文蛤的软体部丰满,肥满度达15-25%,而繁殖盛期过后立即消瘦,肥满度降为4-12%,这种文蛤当环境因子突然改变时很容易死亡。
 
②、高温、暴雨、低气压是产生文蛤死亡的重要气象因素,烈日暴晒后的雷阵雨对文蛤极为有害,连续的暴雨会使江河口的海水比重会迅速下降到1.003以下。
 
③、高温期死亡文蛤腐败,相互感染,引起周围文蛤的大批死亡。
 
④、寄生虫病,塘内水质,底质遭受污染,底质遭受污染,底质污泥量过高等。
 
文蛤的病害防治
桡虫病
(1)病原体:桡足类,属桡足亚纲、剑水蚤目。
 
(2)主要症状:大量的桡足类寄生于文蛤的外套腔中,钩于寄主的外套组织、鳃、唇办、肉足及内脏囊器官上,使其遭受机械损伤,为病菌的感染提供了通道。同时吸取寄主的营养,当其大量寄生时,使文蛤瘦弱,体质下降,引起疾病的暴发与流行。
吸虫寄生病
(1)病原体:吸虫,属牛首科,但属种未定,其分类地位、生活史及流行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2)主要症状:闭壳肌无力、壳松,体液外流;软体部粉红或桔红色,足前端尤为明显外套膜贴于壳上,并有白色花斑;内脏区域呈黄色,肝胰脏由原来的褐色或黑褐色变为土黄色;整个内脏腐烂肠壁由肉色透明变为浅黄色;并腐烂。严重的个体整个内脏团充满许多肉眼可见的包蚴。患蛤鳃腔扩大,鳃丝排列不规则,部分上皮细胞膨大脱落,鳃丝近腔端嗜碱性颗粒增多;足部肌肉结构疏松,部分肌纤维断裂并胶化,未见吸虫感染;外套膜上皮层脱落松散,细胞水肿,结缔组织溶解;消化道内未见吸虫寄生,但部分结缔组织有大量吸虫吸附;消化盲囊吸收细胞,肠外套膜各处的糖类及黏液细胞含量增多。
溶藻弧菌病
(1)病原体:溶藻弧菌。此菌是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形成黄色大菌落,发酵葡萄糖不产气,精氨酸—碱反应阴性,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阳性,在无盐蛋白胨水中不能生长,在43℃下能正常繁殖。
(2)主要症状:此菌侵袭文蛤肠上皮和肝组织,造成上皮细胞核变形,被挤向一边,线粒体内嵴模糊,部分上皮细胞微绒毛的结构被严重破坏,细菌周围的组织被腐蚀成为空斑。溶藻弧菌引起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为3天—4天,然后暴发,病蛤肠道腐烂而死亡。此病引起文蛤死亡的速度很快,发病一周后的死亡率达70%以上。
 
文蛤的成贝养成
目前,各地文蛤养殖方式是:区域固定,一养到底,一般放养壳长1。5cm—2。5cm的文蛤苗,养殖2—4年收获。这种养殖方法生产周期长,风险大,也不能适应文蛤不同生长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为此,应改"一养到底"为"三级放养":即在中潮区的中部建小苗育种场,放养壳长1。5cm的贝苗,当年可长至3cm此为第一级放养;在中潮区下部建大苗育种场,放养壳长3cm的苗种,当年长至壳长4。5cm左右,此为第二级放养;在低潮区建成贝养殖场,放养壳长 4。5cm 的大苗,当年可养到壳长 6cm 以上的成贝,此为第三级放养。这三级分别由三个养殖场承担,实行专业化管理,流水养殖,都能做到当年放养当年受益。
 
文蛤的吃法
冬瓜文蛤汤
口味:汤色清澈,清香鲜美
主料:冬瓜300克 文蛤300克 香葱2棵 生姜1小块
调配料:料酒1大匙 胡椒粉1小匙 精盐2小匙 味精1小匙
 
制作过程:
1.冬瓜去皮去籽,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生姜、香葱洗净
 
2.文蛤用清水清洗干净,放入沸水中加精盐、生姜、香葱、料酒汆去腥味
 
3.待文蛤张开后,出去内脏及泥沙
 
4.往汤碗内倒水,放入文蛤,上蒸锅蒸制半小时,出鲜味后取出
 
5.往汤内加冬瓜块,用精盐、胡椒粉、味精调味,加盖再蒸10分钟即可。
 
茶壶海鲜蒸 
原料:文蛤2个、鸡肉20克、鲷鱼20克、虾30克、银杏10克、香菇1个、山叶少许、裙带菜5克、清酒30ML、木鱼水250ML、柠檬10克
制作: 1.以清酒和水煮开文蛤。
2.将蛤水滤清,蛤肉清理后备用。
3.鸡肉、鲷鱼、虾、银杏及香菇放入陶瓷壶内。
4.注入蛤水及清汤各60ML,上笼蒸15分钟。
5.即加入蛤肉及山竹蒸2分钟即可。
6.将柠檬及陶瓷壶汤置于盘中。
 
 
龙井文蛤竹荪汤
材料:
竹荪10根、文蛤300克、老姜3片、龙井茶1碗(约500ml,干茶约10克)、清水800ml、盐1/2茶匙(3克)。
 
做法:
1、文蛤提前用淡盐水浸泡2小时,以便吐沙。竹荪用冷水浸泡10分钟,只要竹荪回软发脆即可。将浸泡回软的竹荪,切去头和尾部的网,改成5厘米长的小段。老姜洗净切片。
 
2、用500ml沸水将龙井茶泡开后,滤掉茶叶,留下茶汤备用。
 
3、砂锅中倒入800ml清水煮开后,放入文蛤和姜片,撇去浮末,待文蛤开口后,倒入茶汤和竹荪段,煮开后调入盐即可,也可根据自己口味调入少许胡椒粉。
 
小贴士:
文蛤需要用淡盐水浸泡吐沙,但现在市场上一般出售的,都是养殖的蛤蜊,不必淡盐水泡太久,2个小时足够了。否则,胶质流失,肉质变差,会影响口感。
 
蛤蜊最好食用新鲜的,如果买来后不能及时食用,就要冷冻保存。但在冷冻前,也要让其吐沙,洗净后沥干再冷冻。要注意的是,解冻过的蛤蜊,不能再次冷冻,所以要估算好做菜的数量,一次吃完。
 
文蛤的形状
略呈三角形,向外隆起,长3~l Ocm,高2~8cm,壳厚1.5~5mm,外而灰白色,近壳顶处或全部布有棕色或银灰色的轮纹,或被棕色薄膜,平滑而有光泽。壳顶圆而歪向一方,内而具齿,腹缘光滑。内面为乳白色或略带青紫,平滑而有光泽。质坚硬而重,但可折断,断面显层状。气无。味淡。
 
中药
文蛤 (《本经》)
【异名】花蛤(《梦溪笔淡》),黄蛤(《现代实用中药》),圆蛤(《药材资料汇编》),白利壳(《中药志》)。
 
【来源】为帘蛤科动物文蛤的贝壳。
 
【采集】4~10月间采捕,去肉,洗净,晒干。
 
【药材】贝壳略呈三角形,向外隆起,外面灰白色,近壳顶处或全部布有棕色或银灰色轮纹,或被棕色薄膜,平滑而有光泽。内面乳白色或略带青紫,平滑,亦有光泽。质坚硬而重,断面显层状。气无,味淡。以光滑,黄白色,无泥垢者为佳。
 
产广东、山东、福建、江苏等地。本品和青蛤的贝壳,药材通称为海蛤壳。
 
【炮制】文蛤:洗净晒干,碾碎。煅文蛤:将文蛤置无烟火上煅红,取出放冷,碾
 
碎。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文蛤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