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威海信息港(http://www.weihai7.com/)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威海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 正文

威海信息港首发:威海冯关村的一位老人

发布时间:2017-12-04 09:31:42
核心提示:  走进观上冯家村,村西是一座牌楼,内侧顶上写着三花故里四个大字,途径这里的人们和游客都有深刻印象。观上冯家村朴素整洁、
  

走进观上冯家村,村西是一座牌楼,内侧顶上写着“三花故里”四个大字,途径这里的人们和游客都有深刻印象。观上冯家村朴素整洁、规划有序。路边墙上书写着冯德英先生的几段经典词句。到了这个村,能感受到小山村的那种娴静和安宁。

冯德英旧居就在村子的中间,三间草顶黑砖房,典型的胶东沿海民居风格。沿途铺着灰砖和硬化的街道,显得格外整齐与洁净,不高的院墙,修缮精制的门楼和木质门框。置身其中,思绪仿威海信息港www.weihai7.com已获悉佛回到抗战年代的岁月。

冯德英老先生,1935年出生于山东乳山市冯家镇观上冯家村,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走上革命道路,当过无线电报务员、电台台长、排长、文化干事直到文学创作员。1950年受《洋铁桶的故事》(柯蓝著)的影响,爱上了文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学作品,常被书中那些为革命事业而忘我战斗的英雄人物感动得流泪,并产生了表现身边英雄的创作冲动。

1953年开始写作练习,1955年春正式撰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苦菜花》,随后又陆续创作了《山菊花》《迎春花》,这“三花”是冯老先生的优秀代表作,作品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胶东据地军民反对日伪汉奸“扫荡”、抗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英勇壮举,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受到读者的欢迎,并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这些作品也反映了冯德英先生通过文学手段表达爱国、爱民和爱好和平的意愿,所以说冯德英先生是战场上走过来的红色作家一点不为过。胶东地区年龄在50以上的人,都对《苦菜花》很熟悉,也看小说电影过多遍,感触颇深。

电影《苦菜花》通过讲述抗战时期女性的故事,反映了胶东半岛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作品塑造的革命母亲形象,被誉为艺术化的胶东革命史。

原著作者冯德英说过:“书中的母亲不是我个人的母亲,是许多革命母亲缩影的艺术形象。但是,没有我母亲的影响,也不会有《苦菜花》中的母亲。”

据冯德英回忆,他母亲当年自觉参加了村里的妇女救国会,家里也成了八路军的一个秘密据点。他母亲因积劳成疾46岁逝世,虽然不是中共党员,但当地送葬的区县干部给予高度评价。“母亲虽然不是战场上牺牲的英雄,但她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正是因为母亲的影响,冯德英的这部作品才真实,打动人。除了母亲外,书中的很多人物都可以对号入座。例如,娟子的原型是冯德英的大姐,八路军团长于得海的原型是胶东半岛传奇英雄代表于得水。

不少人认为,冯德英的“一鸣惊人”是少年得志的典型代表。其实,《苦菜花》并非得益于他的天才,而是他童年经历的战争环境,尤其是残酷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给他带来的创伤和奋起的印痕。是他那些不分男女老幼的数不清的同胞,同仇敌忾,为正义而战可歌可泣的故事。得益于那许多将士和人民的浴血奋战和英雄壮举。这些都为他储存了取之不尽的宝藏。

2008年9月,威海市首个以当代知名作家个人名字命名的专业文学馆———冯德英文学馆在乳山市区落成。开馆以来,冯德英文学馆陆续收藏了各界领导和专家、书画界名人的大量书画精品,丰富了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对促进红色经典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END---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威海信息港首发:威海冯关村的一位老人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